图片展示

 

首   页                国际要闻                国内要闻                 决策智库                 决策信息                决策人物                招商引资                决策服务
                          影视娱乐                文化旅游                 三农扶贫                  公益中国                知识产权                科技生活                经济动态



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一线绚丽绽放 ——记陇西车务段驻锦屏村第一书记丁永红

作者:宋佳龙 浏览: 发表时间:2022-10-12 09:47:37 来源:中国决策网

中国决策网讯(杜杰 通讯员 宋佳龙 刘文)平说起定西,人们会联想到荒凉和贫瘠,甚至与贫穷、落后、保守、愚昧联系在一起。是的,曾经的定西,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环境恶劣。但是,今天的定西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沟壑纵横变成梯田层层,山丘陡坡看到了绿色植物,柃条松柏漫山遍野。勤劳朴实的陇中儿女,一代接着一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执着地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实现“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的愿望。



锦屏村位于定西市陇西县东北部,距市区27公里,县城去锦屏的县道上,黄土高坡连绵不断,绿植点缀。2020年,在省市县各级部门倾力帮扶下,锦屏村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全村实现了全员脱贫。脱贫成了新生活的起点,致富成了心心念念的目标。


“以后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村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咱们自己的家事。”这是来自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工作的丁永红被选派到定西市陇西县锦屏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到任后和村民说的话。2021年,丁永红带着满腔抱负离开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扎根锦屏,他决心在驻村的有限时间内,要带乡亲们实现共同富裕,尽最大的努力给这个“家”做点“看得见、留得下”的事。这样的火苗不断在他心里燃烧,纵然黄土高坡风烈地贫,只会让那已经萌芽的种子,日益强壮。


开水泡面、坚硬的木板床、蜿蜒崎岖的黄土山路,并没有难倒他这样的“菜鸟”,在铁路工作了多年的丁永红,有着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那就是沉下身子,先做好调查研究,走访村民群众是促进驻村工作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金钥匙。很快,经过多番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的走访调研,他就找到了锦屏村“病症”所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强;经济作物品种单一,生产营销方式落后;村中老人较多,看病就医不便……

找准了病症,就要对症下药。



首先是舞好党建这个龙头,只有党建扎实了,才能进一步带动各方面工作有序的开展。丁永红尤其注重加强村委党组织建设。他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组织力欠缺、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内规章制度不落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逐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他一边严格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让党组织活动规范起来、严肃起来。结合借党史学习教育春风,及时将上级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传达给村支部,鼓励村支部成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丁永红的到来,让基础薄弱的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前任驻村书记和各部门的努力下成立的兰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助力脱贫攻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一时的发展不难,难得是可持续发展。如何运用好合作社,更大程度上激发锦屏老百姓的内生动力,使脱贫成果更加巩固等问题成了这个初来乍到的驻村第一书记萦绕心头去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他积极开展走村入户,经过谋划,结合村内实情,他积极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运行模式,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雇佣村里闲置劳动力耕作,土地实现了“支部统一规划+群众集体参与+合作社带动+企业消费扶贫”的科学化管理新模式,过去耕收困难的碎土地摇身变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聚宝盆”。这样使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可在合作社中务工,无劳力的可以进行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年终直接参与分红。农机的投入使用将劳动力解放出来,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


同时他充分依靠和发挥铁路单位这个“娘家人”的后盾作用,借助集团公司开展消费扶贫,丁永红积极与陇西车务段等铁路单位联系,推动将本村的洋芋、胡麻油等农特产品走上职工“幸福餐桌”,得到了每年10多万元的订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已成为锦屏村人民增收的“新引擎”。村会计刘强说,这个不是咱们村里人不办事,而是没有人带头,丁书记到了以后看得远,有规划,指导一些东西该怎么办,带动了咱们整个锦屏村的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给锦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走了村里的年轻劳动力。村子里老的老、少的少,都需要他人照顾,看病成了难题。年轻人数量少,村子显得格外冷清,人们白天劳作,傍晚休息,精神文化生活几乎为零。面对这些现状,丁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积极与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协调,定期在锦屏开展义诊活动,搭建起人民医院和村卫生室远程会诊信息平台,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打通服务村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为解决村民文化生活严重缺乏的问题,他积极联系陇西威远演艺公司,在锦屏村举办“送文化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每次秦腔等戏曲表演,广场上都挤满了人,沉寂多年的村庄换发出了强劲的文化活力。“丁书记联系的团队每次来义务演出,大伙儿都很喜欢,板胡声一响起来,多远都能赶过来,农忙闲了能够坐在一起,一起乐呵乐呵,红火的很!”村民孙润元看戏中笑着说。



而丁永红能安心在乡村振兴一线奋战,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女儿才2岁,年纪尚幼,需要人照顾,而丁永红的爱人也在银行系统工作,时常加班加点,根本顾不上孩子。为了让丁永红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当中,他的爸妈默默的将照顾孩子的重任和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部拦在身上,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孩子他爸工作十分重要,并且意义重大,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工作,不让他分心,不让他操心,全心全意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丁永红的母亲陈淑兰说。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以来,锦屏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家每户都出现过他的身影,这块土地沉淀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浓浓深情。丁永红用青年一代敢于担当的肩膀、能于担当的本领、善于担当的智慧使整个村庄焕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村民有了“看头”更有了“奔头”,一股乡村振兴的春风正穿越群山的阻隔润泽着当地,一副秀美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


Top

关于我们      合作联系    保护隐私条款    免责条款
 

决策网网络版权所有 © 2016-2027  备案号:京ICP备18062851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